利好增多,頁巖氣或迎轉機,第七屆中國頁巖氣發展大會召開引關注!
12月6日-7日,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大慶鉆探工程公司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非常規天然氣研究院、成都市政府共同組織發起,由全球會展綜合服務商振威展覽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頁巖氣發展大會將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第七屆中國頁巖氣發展大會是歷年來參會人數最多,規格最高、學術最專業,專家最頂級的一次行業盛會。目前確定參會人員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翟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德利等四大院士,國內六所石油類高校校長、三十余位二級教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能源企業的二十余位局長、百余位處長,及三十多所科研院所的各專業、各領域學科帶頭人,預計參會人數超三百。除專家學者企業相關負責人外,大會還邀請了國土資源部、能源部門相關負責人參會,屆時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企業負責人將就中國頁巖氣創新發展問題展開深入立體的討論。
本次會議秉承創新發展的理念,重點解析國內頁巖氣科技攻關、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成果和經驗。會議將由翟光明等四位院士全程點評會議發言內容,由此探索如何將頁巖油氣地質儲量變為可采儲量,如何把可采儲量變為經濟可采儲量,力爭為中國頁巖氣發展指明道路,掃清障礙。

(只有不斷探討總結才能讓中國頁巖氣開發走得更遠,圖為往屆大會嘉賓與參會者互動)
會議前夕,翟光明院士接受采訪稱,現在社會上有很多觀點,認為要拋棄傳統能源,但我認為在本世紀內傳統能源還是不可替代的能源,當然不是說不搞新能源,都要搞,但不能彼此影響。現在全球能源占比,煤炭最多,約占60%,油氣占35%,新能源只占5%。要想解決傳統能源的問題,頁巖氣的出現或許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
翟光明院士指出,頁巖氣的開發開采是一種科技創新手段,它符合建立創新型國家的理念,頁巖氣開采技術的出現,將有效提升可采油氣儲量,原先理論上不能開采的油氣也將成現實可用的油氣,利用好頁巖氣開發技術,對于中國能源戰略來說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而在新時期內,頁巖氣的發展將讓中國經濟增長大幅受益。
對于開采成本及時間問題,翟光明院士指出,要想創新就必須有大量的試驗,美國經過二百多年鉆了幾百萬口井,才通過近十幾年技術創新實踐實現了頁巖氣革命。我國通過兩個五年計劃的持續攻關,也是通過技術創新實踐實現了頁巖氣從地質勘探到開發工程技術的全覆蓋。石油人要敢于創新,永遠別說地下沒有油。
對此,長期工作在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表示,中國頁巖氣開發技術創新速度非常快,現有裝備100%是自主創新,這幾年,通過借鑒、引進、吸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全套頁巖氣開采技術的國家,可比肩美國和加拿大,技術開采已不是難題。
與此相對應的是,中石油中石化在西南地區的頁巖氣生產都傳來重大利好消息。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在川頁巖氣年產量累計突破20億立方米,同比去年增加1.6億立方米,標志著四川省頁巖氣產量持續攀升,將對四川省經濟“穩增長”“調結構”帶來深遠影響。而中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部署在四川威遠地區的開發評價井威頁23-1HF井壓裂測試獲高產氣流,為2018年威遠頁巖氣一期10億立方米產能建設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對此,有業內人士評價說,今年以來,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捷報頻傳預示著中國頁巖氣開發將迎來爆發期。

(大會自舉辦以來,吸引了眾多行業內專家學者,圖為往屆大會部分嘉賓合影)
據了解,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頁巖氣室主任包書景、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劉汝山、中石油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石林、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工程師、鉆完井技術管理部原總經理姜偉、中石油長城鉆探工程公司副總經理劉乃震、中石油西安管材研究院教授宋生印、中石油政策研究室發展戰略處處長唐延川、中石油川慶鉆探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海芳、中石油鉆井院江漢機械所副總工胡強法、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公司特種作業事業部副主任薛承瑾、中國石油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副總工杜衛東、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專家、博士張金成等長期從事頁巖氣開發開采的專家學者、企業相關人士將登上頁巖氣發展大會的演講臺,為與會者帶來生動翔實的案例,為大家全景展現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中國頁巖氣時代”。
目前太重集團、三一重工、北京捷貝通石油技術有限公司、河南豫礦地質勘查投資有限公司、煙臺杰瑞石油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四川豐益油田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西安杰源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川石金剛石鉆頭有限公司、五行科技股分有限公司、成都川鋒化學工程有限公司、山東科瑞油田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數十家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報名參會。
參會請聯系第七屆中國頁巖氣發展大會組委會:
聯系人:朱小姐 010-58236546
或登陸大會官方網站: